看到朝廷军的阵营中出现道士,奘卡巴就觉得有点蹊跷,虽然喇嘛和道士并没有仇恨,而世人也常常说佛道本是一家,但是在战场上看到道士,并不好事。
僧道女蛮,不是身怀绝迹,就是精通法术。这个道理不是光有徐将军一人知道。奘卡巴很快就意识到这些道士是朝廷军的魔法部队,而看他们烧纸的样子,就猜到他们似乎也在施展某种加持。
奘卡巴舞动手指,还想结几个关于四大皆空——水的佛印,但是已经太晚了。只见无数的大山凌空飞来,这些山原本在哪里,是怎么出现的,谁也不知道。唯一可以知道的是,这些山就出现在它们应该出现的地方。
当然这并不是真正的山,而是土系加持道术给人的错觉。本来朝廷军的士兵就快被大水冲垮了,而现在身后有了大山的仰仗,真的就好像泰山一般稳固。土系加持的另一个特点是能够吸收周遭的水分,所谓土能克水就是这个道理。那些山越兵本来是遇水而强,现在却像是上来岸的鱼,只有被宰割的份了。
“太晚了!”奘卡巴停止了结印,因为他现在就算再上加持,也是于事无补了,除非能使出某个禁咒。
“信天德,得永生,天德将军带领我们走向胜利。”朝廷军的士气高昂,和刚才被山越兵压着打的情形完全不同。
吕白衣感到完全的冰冷,就在开战之前,他因为徐天德识破自己山越大帅的身份而犹豫再三,后来虽然在黄教大师的加持之下取得了不小的优势,但是这份忧虑却一直都没有消除过。而现在证明这份忧虑不是杞人忧天,是实实在在的。
就在山越部队和黄教喇嘛僧以为自己将要失败的时候,朝廷军中忽然发生了骚乱,那些
前来讨伐的士兵纷纷退后。山越士兵都僵住了,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一个将要被海水淹没的时候,海水又突然退去了,留下一片湿润而温暖的沙滩。
怎么回事,是什么让他们引起骚乱的?是军中出现了叛变吗?是朝廷军的士兵终于看清楚建文朝廷的阴谋,全军投诚了吗?或者最干脆的解释是徐天德弃暗投明,毕竟作为明初三杰之一,他不可能如此糊涂。
答案却是以上都不是,真正的答案常常是最简单的,也是最直接的。战场上最容易使得占据上风的大军产生骚乱的方法,就是偷袭其侧翼或者是后军。而且这个方法燕王是常常使用的。吕白衣想的太多,将最原始的可能忘记了。
靖难之乱伊始,燕王只占据了燕京附近的土地,北方大部分还是属于朝廷军的。之后燕王军只所以能以风卷残云之势扫平北方,其中大多数原因都是赵白龙的连环马阵,但是次要的原因就是偷袭。
骄兵必败,以前的兵家为了使得偷袭战术成功,甚至故意派遣一支部队正面佯攻,并且假装败退,吸引敌人的主力进入偷袭圈,最后两下夹攻,大战告捷。孙子兵法将这种切实有用的战术归结为:以正合以奇胜。
吕白衣明白这个道理是因为他看到了朝廷军侧翼奔驰而出的枪骑兵,也正是这一刻,他明白自己做了那支正合的兵,而奇兵却是赵白龙。当然他的战斗并不是佯攻,也不是假装败退,他是真的想为燕王取得胜利。
燕王利用了自己,但是吕白衣并不生气。一直以来,山越一族被利用的时候还少吗?三国时代,山越一族就一直为孙吴打天下。南北朝,山越又为南朝抗击北朝的入侵。甚至一直到了隋朝,山越还为宇文化及的
伪政权卖命。
一直以来,山越都是历史舞台上的配角,它需要的是一个好的主角,和一个好的剧本。谁是这个好的主角呢?孙吴不是,南朝不是,宇文化及更不是,他们最终都失败了,都没有完成统一华夏的大业。主角的失败,直接导致配角的失败。
最近一次的失败更加惨重,山越投靠的是陈友谅。众所周知,元朝末年群雄四起,除了洪武大帝之外,最有可能争夺天下的就是苏州张士诚和江西陈友谅。山越一族活动区域多归陈友谅管辖,自然认陈友谅为主角。
最后的战果是不言而喻的,陈友谅兵败身亡,洪武大帝登基之后,对于山越一族附庸陈友谅大为恼火,对一族采取高税收政策。山越多是依山而立,本来收入就不多,再课以重税,更加是雪上加霜。
所以这一次,山越一族可以说是慎之又慎,如果燕王失败的话,他的罪名必定是谋反,而自己的族人也将成为反贼的附逆,轻则发配边疆,重则被灭族。胡丞相既然能灭正学先生十族,说不定也能灭掉一个东南的少数民族。
燕王是利用了山越,但是如果这种利用可以使得山越获得胜利的话,那山越也心甘情愿。其实其他两族也多是抱着这样的心情而投奔燕王的。彝族原本帮助蜀汉打天下,最后的命运也是失败。吐蕃政权原来是倾向元朝的,密教四大转世活佛其中之二在蒙古就是最好的证明。靖难之乱,是吐蕃与大明建立良好关系的契机,身为黄教领袖的奘卡巴怎么会不了解?
各种力量牵扯在一起,在开封爆发前所未有的大会战。不管这些力量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对徐天德来说都是不利的。开封一战,终将终结他不败的神话,也在他军
事生涯的最后加上极其不光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