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古代之败家儿子

第170章 阅卷评分

   在夕阳的余晖下,欧阳志率领的五位才俊踏入林府,每一位脸上都刻着沉静如水的坚定,心中却波涛汹涌,各有各自的沉重心事。

   殿试的揭榜之刻尚未到来,他们五人如同待宰的羔羊,心猿意马,焦虑如焚。

   拜见恩师林蒙后,林蒙的目光如炬,仿佛能洞穿他们内心的忐忑。他紧锁的眉头下,语气却温和如水:“五位弟子,可曾有所得?”

   欧阳志挺身而出,声音铿锵有力:“恩师,今日试题,乃‘平米鲁’之问。”

   “平米鲁?”林蒙目光一闪,似有深意地环顾一周,而后缓缓道:“你们是如何构思的?”

   欧阳志眼神坚定,娓娓道来:“恩师昔日曾传授米鲁叛乱的秘辛,学生便以此为基石,力求以恩师教诲为灯塔,拨开迷雾。”

   林蒙点头,眉宇间透露出一丝赞许。

   唐寅等人也纷纷附和:“弟子等亦遵循恩师教诲,以此破题。”

   然而,徐经却低头不语,神色间似有难言之隐。

   林蒙目光锐利如鹰,一眼便看穿了徐经的心思,语气淡淡地追问:“小徐,你的答案呢?”

   徐经面色一白,跪地泣诉:“恩师,学生以为恩师的教诲过于拘泥于技巧,恐怕难以讨得圣意,因而……学生便另辟蹊径,展开了宏论……”

   “宏论?”林蒙轻“噢”一声,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读书人最爱做的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若一场小雨,本是一句轻描淡写,他们却要追溯三皇五帝,从农耕文明讲起,再引经据典,洋洋洒洒,仿佛一场雨便能囊括千年历史。

   而徐经的答案,恐怕就是从米鲁叛乱说起,层层递进,最终却避而不谈如何平定叛乱,这正是所谓“小术”,却要谈“大本”。

   林蒙的脸色渐渐凝重,徐经跪地低头,如同一只受惊的小鹿。

   林蒙心中虽明白皇帝或许偏爱这等高谈阔论,但其他弟子都能脚踏实地,唯有徐经,却似是要反其道而行之,这让他如何不忧?

   徐经看着恩师的脸色,泪水如泉涌,心中满是懊悔。

   他悲怆地嘶吼:“恩师的智慧,学生铭记于心,却惶恐不安,生怕在考试中失足,被恩师责罚。与师兄们相比,我的成绩简直不堪一击,宛如给恩师脸上抹黑。我心念所系,便是要在殿试上,无论如何都要为恩师争得一口气。恩师您才识渊博,非同小可,但此番考试,终究是纸上谈兵,非实战可比……”

   徐经,一个满肚子小聪明的人。

   然而,林蒙却觉得他并非表面那般憨厚老实。林蒙环顾了一下欧阳志等人,欧阳志也跟着跪下,诚恳地说:“恩师,徐师弟也是为了给您争光,并无他意。”

   “恩师……”唐寅等人纷纷跪拜。

   林蒙不得不承认,自从徐经拜师以来,他似乎已经将几位师兄都笼络在身边。

   此人的性格……林蒙冷哼一声,咬着牙说:“你们就在这里跪三天三夜,好好反省。”

   其实,对于殿试的结果,林蒙心中也没底,但他就是不喜欢徐经这种耍小聪明的样子。尽管林蒙表面上看起来游手好闲,但内心却正直无比。或许,这正是徐经的优点。但那又如何呢?我是你的恩师,让你跪,你就得跪。

   徐经不敢违抗,悲愤地朝林蒙磕了个头:“学生……遵命。”

   唐寅等人,噤若寒蝉,再不敢求情。

   …………

   潼关,关中要塞,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然而,在这大明一统的今日,潼关历经百年风雨,关隘与建筑虽显斑驳,但沿街商贾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就在这时,关门竟然突然大开。

   以往,关门只开一个时辰,出入之人需在关隘前耐心等候。

   除非……遇到特殊情况。

   只见,今儿这关门一开,一匹骏马如离弦之箭,直冲关城,一路疾驰,不减速,不回头。

   与此同时,马上之人高喊:“大捷,大捷,贵州大捷……官军斩敌五千余,夺回无数营寨……”

   这是西南急递铺的快报。

   为了迅速传递消息,他们沿着驿道,从云贵入川,再至汉中,一路奔向京师,日夜兼程。

   一般情况下,普通的捷报不会如此声势浩大,除非……事先有所安排。

   远在贵州的巡抚王轼早有吩咐,沿途遇到集市,必须高声唱报捷讯。

   “大捷了……”

   众人听闻,纷纷低声议论起来。

   贵州之事,虽与潼关相隔千里,但这份捷报带来的喜讯,还是在这座古城中激起了阵阵波澜。

   很快,那快马消失在视线中,踪迹全无。

   …………

   次日清晨。

   在晨曦的微光中,弘治皇帝已然精神焕发,卯时未至,便踏上了早朝的征程。今日,他身着龙袍,端坐于暖阁之中,威仪万方。刘健等三位大臣,随着宫外的晨钟声,款步踏入,对这位明君行了一礼,随后在御座两旁落座。

   弘治皇帝眼神锐利,提振精神,开口道:“三百贡生,策问答卷,尽在此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