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平安统兵,七盘关暗流涌动
简单的两句话,却代表了两种态度。
第一,是直接否认朱允炆身份的合理性,无视他的诏书。
但这样的话,很有可能造成一种情况,也是朱元璋生前最担心的情况——外戚做大。
蓝昭又年轻,又有能力,而且对大明忠心耿耿,在民间的威望也很高。
这样的蓝昭,很容易会让人联想到一个人——王莽。
有能力,有威望,有名声!
在王莽篡位之前,谁也不会想到,那个翩翩友善,谦逊有礼的王莽,野心竟然那么大!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现在的蓝昭,和篡位前夕的王莽,实在是太像了!
尤为重要的是,现如今,能够压制得住蓝昭的朱元璋,已经驾崩,并且在短短几天内就下葬到了明孝陵之中。
若是不尽快将蓝昭给解决了,等到将来蓝昭做大,对于天下所有藩王,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嗯……蜀王或许是个例外。
蜀王!
朱棣的眼神猛然一凛,原本还算放松的面部肌肉,也迅速重新绷紧。
“蜀王!快去调查一下,蜀王对于密信的态度!”
朱棣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蜀王朱椿是蓝昭的亲姐夫!
以蓝昭这种帮亲不帮理的人,若是朱椿通过蓝灵,向蓝昭施加压力。
说不得,蓝昭真的会联合朱椿,将朱允熥当做一个傀儡皇帝操控。
等到以后时机成熟了,支持朱椿成为皇帝。
到时候,这天下藩王,甚至包括在应天府内的朱允炆都只是给朱椿做了嫁衣裳!
朱棣越想,脸色越是难看!
道衍笑着摇了摇头。
“王爷,您有点过于紧张了,莫要忘记了一件事情,蜀王是在四川,而四川是出了名的难进难出,若是蜀王朱椿当真要出兵,北上支持蓝昭,朱允炆岂会坐视不理?”
“只需要派遣少数兵马,拦住出川的路口,就算朱椿有十万雄兵,也无济于事,更何况,他若是有十万大军,也不需要找蓝昭合作,直接让蓝灵写一封密信,召蓝昭协助他就好了!”
朱棣短暂的沉默后,也忽然笑了起来。
“是本王紧张了,多亏有先生在,本王都忘却了四川是什么地方了。”
天下已定蜀未定,天下未乱蜀先乱。
之所以会出现这两句话,一来是因为四川地形易守难攻,其次便是因为四川人自古以来民风彪悍。
当然,在后世的话,因为和平年代,没有战乱,男人渐渐的无需那么彪悍,女性的彪悍程度,倒是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
也因此,云贵川渝这四个折耳根同盟内部的女性,成为了特立独行于南方小土豆之外的特殊存在,被人们无比亲切且恭敬的奉为西南霸王龙……
不仅仅是朱棣,其余所有人的目光,都齐齐的放在了四川成都这边。
朱允炆也确实如同朱棣和道衍所预测的一样,调派了一支军队,到四川北边驻守。
领军之人,是朱元璋的义子平安。
正史之中,平安早年随朱棣出塞作战,父亲死后,继任为济宁卫指挥佥事。
建文元年(七月,以列将的身份随耿炳文北上平乱。
建文二年至建文三年,平安在靖难之役中屡败朱棣,斩杀其将数人。
建文四年,朱棣大败南军,平安被俘,同年朱棣命其为北平都指挥使,永乐七年三月,被逼自杀。
平安对朱元璋忠心耿耿,自然而然,对朱允炆也是忠心耿耿。
对于那些漫天飞舞的谣言,平安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他在意的只有一点儿,那就是朱允炆是朱元璋生前就册立的太孙,是朱元璋在清醒时候,就指定的皇位接班人。
这个时候,任何的谣言,平安都不会相信,他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只相信朱元璋的旨意!
平安统帅八千大军坐镇七盘关,每天至少安排三百斥候,三班倒,日夜不间断的巡视着周围的一举一动。
虽然出川的道路,还没有修筑成水泥路,但因为四川内部的道路,已经有不少水泥路了。
每天从四川出去的商队数不胜数,虽然在当下这个时间点儿,放任商队出去是有不小风险的。
可每天能够带来的关税,却能够让穷了几十年的军队不再担心军饷问题。
所以平安也只能让麾下的将士们多长点儿心眼儿,同时张榜在关口外,任何人进出关中,绝对不允许逗留,必须立刻离开。
任何闹事儿的人,只要发现,不管是谁,全部当做反贼处理,当场斩杀!
虽然不能完全保证不出事儿,但平安的做法,却可以最大可能的避免出事儿。
而事实上,平安做的确实很对。
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