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成瘾事小,要命事大!
陕西二王案,宦海当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蓝昭的主持下,整个环节下来,杀的人数以万计。
正是因此。
在很多人眼里,蓝昭是朱元璋手上最锋利的一把刀。
如果相似的情形出现在浙江,后果会更加严重。
倒不是民生会受多大影响。
朱元璋大可换一批官吏前来赴任。
就是……
当地的士族、豪绅、地主都会遭到屠戮,而他们积攒起来的家业就会彻底化作虚无。
最起码一百年内,江浙闽一带的士族,不可能再在仕途上有什么太大作为了。
吴正清这老头子倒是自信的很。
“人家这是在故意吊你胃口呢。”
“他初来乍到,手上什么证据都没有,直接和你谈的话,得到的好处会较少。”
“但他要是查出点什么来。”
“你再去找他,情况或许会大不一样。”
商人的目光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尤其是这种纯纯大地主性质的毒瘤。
对于社会经济增长的帮助几乎为零。
他们只知道增长私人财富,垄断权力。
吴正清的想法,正是如此。
给子孙们积攒财富和人脉,等到以后他们不管要做什么,都会有非常多的选择。
去当官,在杨光莲他们的帮助下,在仕途上能够一帆风顺,然后再把这种资源转嫁给下一代。
也许,某一代人能够出个宰相级别的人物呢。
到时候自己不也可以青史留名?
可他想的还是太简单了。
从京师而来的人,根本没把地方上的势力太当回事。
杨光莲对此忐忑不安。
可他现在处处被掣肘,根本没办法施展拳脚,总不可能当面和蓝昭对着干吧?
人家手上,拿着一把尚方宝剑呢。
实际情况却是,蓝昭没把杨光莲放在眼里,哪怕他有再多后台作为支撑。
杨光莲的头上还有人。
自己头上,可没多少人了。
就在次日,蓝昭终于把身体给调整了回来,在十几个锦衣卫的护卫下,来到按察使司衙门。
徐辉祖端坐在书案前,很是认真。
蓝昭元气满满地打趣道:“大舅哥,没看出来啊,你一个长期在军营里混迹的武官,做起文官的事情来还挺像模像样的。”
“你又在拿我开涮!”
徐辉祖笑道:“我虽是武官出身,但小的时候,你岳丈可是逼着我读书,按察使司这点事情还是弄得清白的。”
“那查出什么苗头了么?”
“查到了。”
徐辉祖从诸多文书中抽出一张来,递到了蓝昭手中,介绍道:“小昭,海运走私的源头是这个金运商行。”
“而它的背后,是目前杭州最大的商贾世家,吴家。”
“朝中几个浙江出身的一品大员和二品大员,都和这个世家有着莫大联系。”
蓝昭淡然道:“早就料到了,要是没点背景,他们也不敢走私。”
“现在证据什么的都能落实,就得看你敢不敢直接动刀了。”徐辉祖说。
“你的建议呢?”
“我建议再查一查,昨日咱们一到,金运商行就开始有了动作,应该是想把证据都给毁灭了,而且他们背景确实很大,动刀的话得谨慎。”
朝中上层官员,大多数都是淮西人,但那些扼守各个衙门的重要位置,大多都是浙楚派系或者新臣派系。
比方说户部,作为尚书的茹太素,说他是淮西人吧,又和那帮浙楚党混在一起。
户部其他官员,也都是浙楚出身。
就连蓝昭所掌控的兵部,十个属官里面有六个是浙江人。
有些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
徐辉祖觉得要是对吴家做了什么,不管有没有证据,都会逼得他们跳脚。
到时候,在朝堂上不断施压攻讦,对蓝昭终归是不利的。
换做以前,蓝昭或许还会动点心思和他们周旋。
现在就是要直接深挖下去!
不止是为了给朱元璋筹措银子,还有一件事情让蓝昭心底非常膈应。
乌香!
这种玩意,那帮浙江商人都敢大肆走私,为了赚钱是半点良心都不讲!
提到乌香,徐辉祖又告知了一个新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