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儿子是重生者,我能听见他心声

第四十七章 瓶颈期

   没错,这就是王五处理的结果。

   那夜在红楼地下室豪华套间,王五说自己是龚成。

   之所以这么明目张胆地说,是因为王五调查过了,黑哥们智商普遍不高,论坛上说很好糊弄。

   事实证明,真的很好糊弄,不过黑哥也挺会说,变着法想弄点好吃好喝和小钱钱。

   所以王五顺着他的意思,鹿茸酒、大条牛鞭子、火烧羊腰子之类的不停上,可怜的小黑本来火气就旺,这一下火上浇油了属于是,不犯错误才叫奇怪。

   手段很温和,结果也很好。

   还干净。

   唯一的问题是黑人说的那些话,给王五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没多久,王五以联系到了老黑家人为由,从警局拿到黑特派员的行李物品。

   又一部手机到手。

   也就在这段时间,王五派出去的人陆陆续续回来的。

   其中有那么十几个没有任何成果,但其他人的收获都不错,几个带着模块设计备份图纸的,几个带着合作合同的,还有三个人竟然带回几条淘汰生产线!

   现在这年代,国外的淘汰货在华夏就是先进东西,华夏工厂的淘汰货,那就是垃圾中的战斗机,烂得起飞。

   但就这烂到飞起的东西,扔在王五集团也是宝贵的技术积累。

   至此,原大风厂的职工们终于有活可做了——翻新这些手机模块生产线,随后改造。

   五月底,在几位高技术人才的引领下,王五集团的第一条生产车间建立完毕,唯一的产品是手机听筒模块。

   虽然这个听筒的体积比市面上等价的竞品稍微大了一号,但胜在质量稳定,比竞品耐用得多。

   一堆销售人员洒出去,很快订单就来了,几个国产品牌表示在低端机上可以使用这个模块。

   随后,龚成大笔一挥,在合资厂的地皮上修建一个车间,并注册“手机听筒模块生产厂”,员工全部从王五集团内部抽调。

   集团总部,也就是原大风厂这里建立一条相同的生产线,就是听筒模块的改进研发基地了,前期负责改进生产线项目的技术员们也调了过去,持续改进生产工艺。

   当然,三条生产线上的一切零配件、一切机械,几乎都是王五集团自产。

   机加工大厂的底子很足,复刻这种小生产线不要太简单。

   六月中旬,手机话筒模块和扬声器模块生产线先后试生产成功,龚成同样在合资厂区划出地盘,建立生产线,在老厂区同样搭建一条研发用生产线。

   研发车间的高科技人才们一直在持续改进所有产品。

   龚成很贴心地给这些人加了工资,并鼓励他们呼朋引伴……很快又有十几名人才来投。

   龚成的计划是,将原大风厂作为王五集团管理层总部和研发中心,机加工车间也留了下来,用来复制、制造各种生产线;合资厂所在的地盘上修建新厂,也就是手机各个模块的生产厂。

   然而龚成低估了手机模块的数量和这些生产厂所需用地。

   这才三个最基本的模块生产厂已经占去合资厂一半的地皮……于是龚成做了个新的决定——从官府那里又要来一大片地,建立“王五集团高科技园区。”

   等合资厂的地盘全部使用后,其余模块生产线就放在科技园区中。

   七月初,之前王五的人签订的合作合同逐步开始履行,手机主板模块和电源模块生产线开始建立。

   七月底,王五集团研发部自研的手机外壳加工设备通过实验,正式投产。

   同一时期,相机缩小化已经完成了一大半,树脂镜片加工设备算是研发出来了,还申请了三十五项技术专利。

   龚成距离手机看似越来越近,但到此时走到第一个瓶颈期。

   这些低端生产线已经投产,也有部分订单,但诸如通信模块、处理模块甚至显示模块这些需要芯片的模块一概没有任何进展。

   这也算是技术壁垒。

   国外给华夏设置了技术壁垒,华夏的那些低端芯片企业居然也对王五集团设计了技术壁垒。

   没有光刻机,就没有接下来的一切。

   而对光刻机这种高科技产品,研发车间表示毫无头绪。

   这东西,投入再大的研发经费都没用。

   龚成就有点小发愁。

   但,手机仍要坚持搞,研究经费继续追加!

   没有光刻机,就专精其他产品的持续改进,以及持续获取技术专利。

   一转眼到了九月初。

   这天,龚成和王五都闲了下来,躲在家里打游戏消遣,以及闲聊。

   “老龚,小远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了,不用送去学校吗?”

   “不用。”龚成摇摇头,“现在情况特殊,不想让他离开视线。”

   好吧,其实是根本没必要,儿子可是大学毕业,单从知识方面来说,小学初中都没必要上。龚成计划着明年这个时候随随便便把龚小远塞学前班就行,让他去欺负别的小盆友。

   “也是。”面无表情的王五点点头,深以为然。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