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5章 付出
『小琴,啥事儿啊?』杨若晴来到外面院子里,问道。
小琴从手腕上褪下一只银镯子塞给杨若晴:『这银镯子,是我当初跟大平成亲的时候,我叔叔私下给我的。』
『他是我爹唯一的弟弟,惧内惧得紧,许是看我那几年在他家没少被我那婶子苛刻,他又不敢维护。』
『在我出嫁的时候,他把这银镯子给了我,说是我娘临终的时候把我托付给他时,留给我的念想,』
『这只银镯子,你拿去,回头交给大磨哥,让他拿去镇上找个银匠融了,』
『估摸着也能融个三四两银子的样子,让他用这银子置办两桌酒菜招呼大家,剩下的钱添置一点家用品。』小琴道。
掂量着手里的银镯子,杨若晴真心为大磨高兴,有这么一个为他设身处地着想的媳妇。
『最艰难的时候你都没拿镯子出来,这是你生母留给你最后的念想,你还是自个留着吧!』杨若晴道。
小琴摇头,『力气要用在刀刃上,这镯子啥的,是死物,还是派在该有的用途上吧。』
『我自个,就是我娘最好的念想,因为我这条命都是她给的。』
小琴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杨若晴也不好再说啥了。
『既如此,你为啥不亲手把这个银镯子交给大磨哥呢?』杨若晴又问。
被问到这个,小琴有点不好意思的道:『我怕我给他的,他不要。晴儿你到时候给他的时候,就别说是我给你的,就说是你送给他的,成不?』
杨若晴笑了:『你这真是煞费苦心啊,要是大磨哥晓得你为他做了这么多,肯定感动死了。』
小琴有点扭捏的笑了,道:『啥感动不感动的哦,比起他为我做的那些,我这不算啥。』
二十五两银子,眉头都不皱一下就全拿出来了,这钱在乡下,肯定能娶一房好媳妇,
黄花闺女都乐意嫁的!
因为就算黄花闺女自己不乐意,她老子娘也要做主乐意。
二十五两银子嫁了闺女,那么家里的儿子娶亲就容易了!
送走了小琴,杨若晴收好镯子转身回了堂屋,发现桌边已经空空如也。
扫了眼茶几上放着的沙漏,时候确实不早了,估摸着夜里九点左右。
孩子们每天早上都要起早去上学,这会子估计是困了去上学去了。
杨若晴在桌上一张张收拾着骆宝宝和大志画的画,看着这俩孩子的涂鸦,看着看着,唇角就忍不住上扬了。
真的是孩子们的世界啊,这画的东西,天马行空。
她这个成人,有些还真是揣摩不出来他们在创作这样的画作时,脑袋里到底在构思啥。
嗯,只要他们画的开心就好,画画嘛,娱乐的,放松的,舒缓情绪的。
……
看到面前的银镯子,又听完杨若晴转达的那些,大磨整个人都愣住了。
『我真是个没用的男人,竟然还要小琴拿出她娘的遗物来贴补。』
大磨一脸歉疚的道,满脸苦笑。
杨若晴勾唇,『小琴不准我跟你说,但我还是觉得你有必要晓得。』
大磨连连点头,『是的,我必须晓得。』
『晴儿,这个镯子,我是不会要的,你帮我把这镯子还给小琴。』
『你也帮我跟小琴说一声,成亲和置办酒席的事,让她莫操心,我心里有数的。』他道。
杨若晴道:『大磨哥,这是我的贺礼,你先收下。』
看着递到面前的十两银子,大磨把头摇得跟什么似的。
『晴儿,这大半年来,你明里暗里已经帮了我那么多了,不然我也攒不到二十五两银子赎回小琴。』
『我不能再要你的银子了,真的不能要。』他道。
杨若晴笑了笑道:『一文钱难倒英雄好汉,大磨哥,你跟我之间就别计较那么多了,收下吧,先把婚事弄过去。』
大磨站起身来,再次摇头。
『晴儿,你放心好了,大磨哥会想到法子的。』他道。
杨若晴也跟着站起身来:『你能想到啥法子呢?你能找谁借钱去啊?你与其去跟别人那里借,还不如收下我这个。』
大磨笑了笑,『大磨哥不用找人借钱,大磨哥有法子,这回,我娶媳妇,我要靠自个的能力娶进门!』
看到他这副信誓旦旦的样子,杨若晴也来了兴趣。
『能先跟我这透露下,啥来钱的好法子不?』她笑嘻嘻问。
大磨咧嘴一笑:『先保密,这两天我先离开一下,等我回来头一个跟你说。』
杨若晴故意拉下脸来道:『冷蒙拐骗的事情可不准做哦!』
大磨也拉下脸来,『你大磨哥我是那种人?我的钱,来路都正!』
『那就好,』杨若晴道。
『这镯子你先收着吧,回头你寻个机会自己亲手交给小琴,我懒得给你们传话了!』
……
大磨翌日一早就离开了长坪村,至于去了哪里,谁也不清楚。
说好离开两天的,结果过了将近八天才回来。
等到八天后回来的时候,整个人瘦了一大圈,眼睛底下一大圈黑的,说话的时候,那声音沙哑得不像样。
『我滴天,大磨哥你这是做啥去了呀?』
杨若晴赶紧给他泡了一碗胖大海,让他润润嗓子,然后诧异的追问。
大磨咧着嘴笑,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来,放到桌上。
杨若晴看到那锭银子,吃惊了。
『十两?』她掂量了下,眼睛都跟着睁大了。
『大磨哥,你这银子是咋弄到的啊?』她赶紧问。
『八天的功夫挣到十两银子,大磨哥,你这几天到底做啥去了啊?你快说呀。』
大磨喝了口茶,说:『我去给一个大户人家做孝子,哭丧去了。』
『啥?』杨若晴愕了下。
『还有这样的事儿?』她问,『哪户人家啊?你说清楚点啊!』
大磨喝了几口胖大海,润了润嗓子,把事情原原委委的告诉了杨若晴。
原来,上回小磨回来就跟大磨这里说,说他跟师傅被人喊去李家村那边的一个叫廖家村的地方给一个病危的老太爷剃阴头。
老太爷呢,是前几年才回老家来熬家村来养老的,很有钱的样子,买房买地。
膝下还有两个儿子,媳妇,孙子孙女。
看起来感觉家大业大的样子。村里人都很敬佩他有本事,年轻的时候出去讨生活,混得这么好。

